在车内被雷电连续击中三次,车主毫发无伤。
这事儿当事车主能吹上一辈子。
要知道上一个能扛住天雷的凡人,还是钢铁侠。
钢铁侠毕竟是虚构人物,但女车主和她的宋PLUS EV实打实地扛过了一次天劫。
2025年8月5日,广西北海铁山服务区内,一辆宋PLUS EV在缓慢行驶时,突然遭遇雷电连续三次击中车顶。
展开剩余66%幸运的是,车内女车主全程紧闭门窗,未受任何伤害,车辆也无大碍,现在正在4S店检修。
至于电池有没有被瞬间充满,还要等厂家的检测报告。
这可是第一手“兆兆瓦闪充”的独家数据,得好好记录一下。
玩梗归玩梗,但近年极端天气频发,尤其雷雨天出行,务必要注意安全。
该事件中宋PLUS EV能保护车内人员安全,除了比亚迪将安全贯彻到底,还多亏了法拉第笼效应。
从结构上看,宋PLUS EV的全金属车身构成了一个近似封闭的导体外壳,符合法拉第笼的核心条件。
雷电这种高强度电磁能量(数亿伏高压、数万安培电流)击中车顶时,电流会遵循沿导体表面传导的物理规律,优先沿着车身金属结构流动,而非穿透进入内部空间。
此时,车身相当于一个电荷缓冲区。
雷电产生的大量电荷会均匀分布在车身外表面,随后通过底盘、悬挂系统传导至轮胎。
尽管轮胎本身是橡胶绝缘体,但潮湿环境下或轮胎与地面接触的缝隙中,电荷最终导入大地,完成能量释放。
更关键的是,根据法拉第笼的核心特性,封闭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始终为零。
这意味着车主不会接触到雷电产生的高电压,也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因而才能在三次雷击后毫发无损。
这场天劫的主角宋PLUS EV,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通过了一项极端的被动安全检验。
外观和内饰都完好无损,只在车顶找到两个雷击点。
车辆本身未出现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印证了车身金属框架对雷电能量的有效疏导与缓冲作用。
遇到雷雨天气,千万要冷静,不要随便下车跑动。
比如视频中这种非常空旷的场所,在雷雨中远不如在车内安全。
如果服务区的建筑有接闪装置,那也能大大降低场地内人员被雷击的风险。
建议将车辆开到安全区域后,如室内场库,驾乘人员再离开车辆。
遭遇雷劈这种小概率事件,正确的应对方式和可靠的车辆防护,真能保命。
对于车主而言,这次经历会成为终生难忘的谈资。
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安全实战检验。
发布于:上海市股票配资开户,炒股杠杆怎么开户,大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