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
“南鸟巢”将迎来高光时刻
苏超常规赛第10轮
南通队将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
迎战到访的苏州队
8月31日 19:30
南通队
苏州队
“南鸟巢”南通体育会展中心
作为世界第三、国内首座
也是最大的开闭顶体育场
经过升级改造后焕发出勃勃生机
2200吨钢铁屋盖如巨鸟展翅
迎接共饮长江水、隔江两相望的
兄弟城市——苏州
展开剩余95%记者 许丛军 摄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
让南通与苏州两地市民
心心相印 情意绵长
绿茵场上 聚光灯下 欢呼声中
震撼画卷将在这里徐徐展开
在那激情时刻到来之前
阿苏,我们聊聊吧!
南通
苏州
PART 01
百年芳华 情深意长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处
满眼翠绿 风景如画
从马鞍山东麓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
只见半山间斑驳的树荫下
矗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
山门两边镶刻有张謇题写的楹联
“山根拟改丹砂井,江上唯瞻白鸽峰”
这便是南通的百年建筑——虞楼
这座始建于1921年的小楼又称“望虞楼”
可遥望长江对岸的常熟虞山
见证了张謇与恩师翁同龢的深厚情谊
“两朝帝师”翁同龢是常熟人
张謇的祖籍也在苏州常熟
1894年,张謇参加因慈禧六十大寿特设的恩科试
殿试中翁同龢从中推荐
张謇终在41岁时以一甲一名高中状元
至此,翁同龢成了张謇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翁同龢(图左)与张謇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
张謇是翁同龢的坚定支持者
而在张謇的“实业救国”事业中
翁同龢是张謇的大力支持者
在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投产之际
翁同龢曾亲自手书对联
“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以示祝贺
翁同龢逝世后
葬于长江对岸的常熟虞山白鸽峰下
张謇为寄托哀思
在马鞍山东岭修建了虞楼
以便登楼南望,怀念恩师
相去虞楼不远
与黄泥山紧连的马鞍山山坳里
有一座四方体石座、上覆半圆形穹顶的墓阙
门额上镌刻着张謇亲笔楷书
“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
这里就是中国刺绣大师、中国“仿真绣”创始人沈寿之墓
沈寿
1914年,张謇创办女工传习所
邀请沈寿至南通担任传习所所长兼绣科主任,传授苏绣技艺
在张謇的支持下
沈寿在南通期间创作了《耶稣像》等荣获国际大奖的杰作
培养了一批刺绣艺人
使“沈绣”在南通扎根,扬名全球
沈寿绣《耶稣像》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
还将其艺术心得系统总结
由张謇亲自笔录整理
成就了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刺绣艺术的专著——《雪宦绣谱》
对苏绣乃至中国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寿逝世后,张謇按其遗愿
将她安葬于能望见家乡苏州的马鞍山南麓
并亲撰碑文,足见情谊之深
可以说
张謇与翁同龢的师生情
与沈寿的知音之情
都深深融入两地近代历史的血脉中
在苏州的高等教育布局中
也可清晰地看到张謇的身影
191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
1957年学校迁至苏州
并定名为苏州医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医学院形成了以核医学、放射医学为特色的优势学科,享誉国内外
追根溯源
张謇可视为苏州医学院的创始奠基人
2025年3月19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在独墅湖校区举行张謇像揭幕仪式。
PART 02
交通互联 “五龙”聚首
万里长江,浩浩汤汤
奔腾到南通时,豁然开朗
最宽处达18公里
长江天堑在此具像化
从书本上“活”了起来
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往南建设长江大桥连通苏州、上海
成为几代南通人的梦想
2008年6月30日
连接南通和苏州(常熟)的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斜拉桥”
苏通大桥不仅创造了人类桥梁建设史上
“主跨最长”等4项纪录
还将南通人跨越长江的时间
由过去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8分钟
由此,天堑变通途!
阿苏!我们来了!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
缩短了南通与苏州的时空距离
对南通人而言,“通”只是个“小目标”
更大的目标是“融”
即融入苏南、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经济版图
2011年12月24日
在苏通大桥下游不足百公里处
崇启长江大桥宣告建成
2020年7月1日
连接南通和苏州(张家港)的
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运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孔玮 摄
2022年6月28日
连接南通(如皋)和苏州(张家港)的
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建
计划于2028年建成
建设中的张靖皋长江大桥
2022年9月7日
连接南通(海门)和苏州(太仓)的
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开工
预计2028年通车后
车辆穿过长江仅需10分钟
海太长江隧道效果图
连接启东和上海崇明的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
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桥钢梁合龙
连接南通和苏州(常熟)的苏通第二过江通道
水上勘察施工圆满收官,进入开工倒计时
崇海通道正在深化前期研究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
长江南通段166公里黄金水道上
建设和规划8座过江通道
“八龙过江”得到国家规划确认
成为新时代的中国新地标
呼之欲出的“八龙过江”新格局中
有“五龙”连接阿苏
平均每20公里就有1条过江通道
预计2027年年底通苏嘉甬铁路建成后
南通市民搭乘高铁从西站出发
最快20多分钟到苏州
苏通交通运输一体化、同城化正加速形成
PART 03
跨江融合 双向赋能
虽有长江相隔
但南通与苏州相融的步伐从未停息
2020年,南通提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
同年4月,苏州、南通两地签署
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
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园区共建、港口联动等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2023年8月,苏州、南通签订
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过江通道、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
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共同打造交通运输跨江融合发展新典范、现代化建设新标杆
位于苏通大桥北桥头堡的苏锡通园区
早在2009年,苏州与南通签署协议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
引入新加坡规划理念
共建苏通科技产业园
迈出两市实质性经济合作的第一步
2020年5月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
一体化融合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
成为中国、新加坡、奥地利三国合作
苏州、南通共建的跨江融合示范载体
位于苏锡通园区的枫叶小镇奥特莱斯
2020年10月13日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联动创新区揭牌
南通正式加入苏州自贸片区“朋友圈”
苏通两地在那个金秋感受到浓浓“春意”
南通与苏州
苏锡通园区与苏州自贸片区
“两市两区”的跨江融合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
依托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
苏锡通园区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探索“总部在沪苏、智造在园区”的离岸孵化体系
加速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推动主导产业向千亿级集群迈进
一座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正在苏通长江大桥北桥头堡加速崛起
PART 04
志同道合 共谱华章
阿苏,你知道吗?
苏通两家有众多的相似点
志同道合胜似血脉相连的兄弟
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和南通,天生与“水”有缘
苏州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
古城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苏州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成桥,因水成景
是世界著名的水城
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古城
南通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以来
已有1000多年历史
她与苏州一样因水而生
全长10公里的护城河——濠河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
1040亩水域环绕南通老城区
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格局
南通濠河
从苏州古城最高点北寺塔环视
河街相邻 小桥流水
江南文化的底蕴厚重典雅
融汇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
苏州北寺塔
从南通老城里的文峰塔眺望
濠河波光 市井繁华
江海文化在此萌发生长
崇文兴业的风骨代代相传
南通文峰塔
两座古塔隔江相望
又像一对深情的恋人
用塔尖勾勒相思的轮廓
共同的文脉、崇文的传统
将两地心手相连
原来,阿苏和通通
早就是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
苏州金鸡湖
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
拥有苏州中心、东方之门、音乐喷泉等十大景观景点
现代景观与园林古城交相辉映
共同构成苏州旅游“古韵今风”的双面绣
金鸡湖
南通的紫琅湖与金鸡湖
在规划和美感上巧妙契合
紫琅湖水面面积89公顷
呈宝葫芦状暗合“福禄”祥瑞
湖边的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紫琅新天地等现代建筑
与“花红柳绿,碧水微澜”的水乡景致融入一体
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紫琅湖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阿苏,你知道吗?
在南通如皋也有一座天下名园——水绘园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末年
以水为贵
串联起一座座亭台楼阁、小桥雅苑
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在此默默流淌
水绘园由如皋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所筑
他与出身于苏绣世家的董小宛
在园内抚琴品茗,留下缠绵佳话
水绘园因此留下“天下第一情侣园”的美誉
昆曲《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海报
水绘园师承苏州,自成一派
它吸收了苏州园林的造园智慧和精湛工艺
又巧妙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叙事
最终成长为中国园林艺术中
一朵独特而耀眼的花朵
阿苏,我俩的情谊
如同一卷长江作信纸的情书
千言万语写满一江春水
道不尽也诉不完
期待常来走走
看看那个总在长江北岸望着你的城市
期待这个周末
激情燃烧的夜晚
我们相聚在南通
切磋球技 相谈甚欢
来源:综合南通史志、南通社科、人民网江苏、澎湃新闻、南通发布、新华日报、江海晚报早前报道等
编辑:房亚楼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开户,炒股杠杆怎么开户,大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